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

图片

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作者:张冬冬     编辑:贾琦艳     来源:学习强国——广西学习平台   发表于: 2022-07-02 19:07  点击: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449032715233444308&item_id=13449032715233444308&cdn=https%3A%2F%2Fregion-guangxi-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家国情怀的传承,并非总是以石破天惊的形式去表达。我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但这个平凡的屋檐下传承着令人无比骄傲的三代红色基因。

第一代红色基因:爷爷加入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

1952年,刚满18岁的爷爷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满腔热血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又随部队辗转多地,参加了金门炮战等战役。由于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他在参军后第二年便加入了共产党,如今已有着70余年党龄。

孩提时代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缠着爷爷讲战场上的故事。那些烽火年代的往事,爷爷依旧历历在目。“我们的武器只有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有的战士还分不到。冲锋号吹响,每个人发五发子弹,没有枪的,就捡牺牲战友的枪继续往前冲。美国鬼子好像有用不完的枪支弹药,飞机不停地在头顶上狂轰滥炸,山上的树干都被烧焦了,地面上炸起一层厚厚的浮土。尽管艰苦,我们还是把他们都给赶跑喽。”

幼小的我震撼极了,问道:“爷爷,你们不怕死吗?”爷爷弹了弹烟灰,“你这憨娃子,谁不怕死?要是都不上战场,不去保家卫国,哪里有今天的好日子哟?”我一次次地被这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和爷爷的无畏精神感染着。


爷爷张云喜获得“光荣在党50年勋章”

第二代红色基因:大伯主动应征入伍爱军敬职

深受爷爷的影响,1970年大伯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临出发前,爷爷紧紧握着大伯的手,“孩子,当兵要多立功,给家乡报喜!”

生在和平年代的大伯虽没有机会上战场歼敌立功,但保卫祖国的信念却从未改变。在部队里,大伯认真对待连队的各项工作,并努力争取入党。除了完成训练任务,他还是连里出了名的“热心肠”:早上扫院挑水,下炊事班做饭、缝麻袋,随施工队进山洞弄锤打眼,一干就是二十多个小时,常常受到连长的表扬。

当时部队战士入党指标很少,一年也只有两三个指标。指导员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表现看在眼里,1974年,大伯终于如愿入党,成为了我们家的第二代党员。1976年,家里来信说爷爷病了,大伯考虑到要帮父母照顾家里年幼的弟妹,便主动提出了退伍复员。虽脱下一身戎装,军人本色始终没有褪去,“若有战,召必回!”也是这位至今已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军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作者与爷爷张云喜(中)、大伯张印水(右一)合影。

第三代红色基因:我扎根祖国西部科研育人

在爷爷和大伯的影响下,我从小便嚷嚷着参军报国。由于学习成绩出众,大伯时常劝我:“报效祖国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只有当兵这一个途径。你有读书的天赋,可以用一身学识来建设祖国。”我听从了大伯的建议,考上了大学并于2011年顺利入党,成为我们家第三代党员。

入党之后,我不断勤勉苦读,在自己所从事的电气工程领域兢兢业业深耕。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期间,我了解到了老一代交大人为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举校西迁,在田野四围的简陋校舍中开展教学和科研的事迹,西迁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我的择业观。

毕业后,我决定响应祖国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来到离家四千余里的广西大学任教,将汗水洒在祖国西部的讲台上。由于新冠疫情的突袭,2020年的春节一反往年的喧闹。年初五我便匆匆返校并向组织申请成为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将实验室里的工作服换成了志愿者蓝马甲。在志愿工作中,用自己的知识及时解决社区居民在生活中的困难,让我真切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幸福与快乐。


与南宁市五里亭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抗击疫情。

我的学生们将红色基因继续传承

因对党务工作的热爱,2022年我成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广西大学电气学院研七支部书记,也继续把这一份爱党爱国的信念传承给学生。在科研与授课之余,我常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并动员他们积极入党。在我入职广西大学后指导的6名研究生中,已有3人成为正式党员,3人成为预备党员。


与自己的第一届研究生合影留念

作为这其中最早入党的一员,博士研究生朱虹谕不仅是科研界的耀眼新星,更是课题组里的贴心师姐。每当有师弟师妹感到迷茫时,她总是会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耐心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出积极引导。当我问起虹谕,为什么能够在肩负繁重科研任务的同时还积极为他人分忧,她甜甜地笑着答道:“就像老师您当初耐心地指导我一样,我也希望可以给师弟师妹们一些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能在科研上少走弯路。”早已成为课题组中流砥柱的她,一如既往地默默付出着。


朱虹谕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代传承,四季不倦。”从1952年到2022年,从饥寒交迫的贫苦生活到全面小康的幸福美满,从保家卫国的烽火年代到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这七十多年的时代变迁,贯穿了四代人的岁月。无论何年何处,每个平凡的我们身体力行地完成祖国赋予的使命,便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与传承!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编辑:贾琦艳

上一条:广西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柳州螺蛳粉企业

下一条:以专业对接产业,广西大学播音专业师生为柳州螺蛳粉“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