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6bd4b80599943a291cad06b9d05c04c
7月17日,广西大学林学院组织园林研究生党支部12名师生走村入屯,赴百色市那坡县达腊村、口角村、者仲村和百林村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边陲那坡,是个历史悠久、民族资源丰富的小城。在那坡县团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实践团师生走进了那坡县边疆民族博物馆、烈士陵园陈列馆与那坡彝族生态博物馆。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实践团师生了解到壮、苗、彝等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坚定了科技兴林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实践团参观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
在细致深入的走访调研后,实践团师生征求了村干和村民的意见,基于“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思考,实践团成员提出要在村民生活上保持“乡土”本色,比如根据现状民居建筑情况进行小巷、庭院的绿化美化,通过美丽庭院、美丽街巷的建设,突出白彝民族特色,打造以生态文明为特点的美丽乡村。此外,实践团师生还提议打造彝族风情园把那坡彝族生态博物馆门前的高危陡坎改造成台地彝族风情广场,采用文旅结合的方式宣传白彝文化,用旅游带动经济来直接提高村民收入,建立文化自信。
实践团在现场勘测那坡彝族生态博物馆门前的高危陡坎
在为期4天的走访调研中,实践团师生先后对4个村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现状调查和产业调研,并走访调研了各行各业的村民,他们有桑蚕养殖户、有肉牛养殖带头人、有村里的党员标兵、有外出务工刚回来的村民、有独居老人等,村民们友善热情,在得知实践团师生是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实用的建议。
实践团成员现场采访当地桑蚕养殖户
通过这次走村入屯地听民声察实情,实践团师生深刻认识到,要想乡村振兴接地气,就得让村民愿意回、回得来、留得下,就要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安置等方面给村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只有为村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才能调动村民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也只有村民返乡才能打开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
实践团师生与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座谈交流
口角村的红色文化、达腊村的民族特色,者仲村的牧草肉牛、百林村的达金谷……这次实践团师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山林峡谷,深刻分析和了解了4个村的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现状,计划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促发展来改变人口单向流出的状况,以如何充分发挥各村“绿色青山”的天然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优势为着力点,探索山顶种油茶、半山腰种草养牛、山脚种桑养蚕,圈地养猪的“3+1”产业发展新路子,在资源整合、项目聚合上下功夫,以看图说话、现状对比规划效果、上墙看规划等方式向村民展示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景,并结合实际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谋思路、提点子。
这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师生深入田地,走进农户,切实为乡村振兴做出努力。在未来,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兴林的事业,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底气,把青年一代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自身成长成才全过程中,努力成长为能堪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