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302/11/1003254.html?isshare=1&_t=1676177341
日前,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赵双良教授、危增曦助理教授在双氧水绿色制备用高效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基于一种独特的模板策略,成功制备了Sb单原子高负载量催化剂,实现75小时以上高效稳定合成双氧水,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广西大学深入实施科教强国战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扎根八桂大地,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切实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广西大学在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上持续发力,近三年在《Science》和《Nature》及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3篇,是以往年度在该类期刊上发表论文总数的3.2倍;其中以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2篇,与其它单位合作发表论文10篇;以第一单位在《Nature》子刊上发表论文6篇,与其它单位合作发表论文25篇。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罗能能教授,联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弛豫相界的方法,在AgNbO3反铁电陶瓷中同时实现了高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该研究同时也为高性能反铁电储能电容器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其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何正国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水稻去泛素化酶OTUB1水解Met1泛素链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了跨物种范围OTUB亚家族成员水解Met1泛素链的分子开关,其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松在导师王双飞院士和聂双喜教授指导下,从仙人掌刺和甲壳虫翅膀表面构造中获得灵感,发明了可从雾中收集水滴的纤维素新材料,该研究对实现高性能纤维素基摩擦电材料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广西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汇集优势学科力量,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形成创新生力军,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下一步,广西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才和学科两个轮子驱动,在持续推进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的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努力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中全面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