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7月7日,有游客在广西北海涠洲岛乘船时遭遇了“西南浪”。据现场视频显示,大量乘客因晕船躺在了地上,保持坐姿的人也都无精打采、表情痛苦。
游客在广西北海涠洲岛乘船时遭遇了“西南浪”(图源:中国网)
什么是“西南浪”,它有哪些特点?为何“西南浪”容易把岸边物体卷入大海深处?面对“西南浪”,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策?
“西南浪”真有5米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气象学博士,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助理教授雍阳阳介绍,“西南浪”是西南季风引起的一种季节性海面波动现象。由于我国南部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风从西南方吹来,推动表面海水,从而形成“西南浪”。“西南浪”的浪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9月,6至8月是最盛,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比较常见,我国北部湾由于地形独特,所产生的“西南浪”尤为剧烈。北部湾的形状像一个开口向南的大口袋,涠洲岛又位于北部湾的最北端,三面环海,且海况较为复杂,因此当西南风吹向北部湾大口袋时,容易产生强烈的“西南浪”。
虽有媒体报道北部湾今年的“西南浪”高达5米,但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中心广西海洋预报台姜绍材表示,5米可能是海水拍在岸边人造建筑或礁石上的浪高,“西南浪”的浪高最高大约为3米。
警惕“隐藏杀手”——离岸流!
“西南浪”对海水的运动有很大影响,特别容易产生离岸流,也经常被称为暗涌、暗浪。海水在西南风的影响下会持续向北部湾的北边推进,而北部湾的开口在南侧,海水便会积蓄于北部湾北侧的岸边,渐渐地形成一股冲回外海的暗涌,这种暗涌容易把岸边的物体卷入深海,这是“西南浪”的一个隐藏危害。
除了大量海水滞留,离岸流的产生还与海底的沟槽结构有关。如果在水下有一个明显的沟槽地形,海水通常就会在沟槽处形成一个急速的水流。离岸流的流速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游泳速度,普通人一旦被离岸流带到海里,在慌乱的情况下很难及时展开自救。船只上的人们在遭遇“西南浪”时容易出现晕船的情况。对于航行船只来说,迎浪行驶最安全的选择,但此种行船方式舒适性低,乘船者容易晕船。
遇浪先别慌!三招保平安
“西南浪”的预测和预报相对成熟。研究人员可以提前5天预报“西南浪”的爆发时间、影响时段以及强度。姜绍材介绍,自然资源部北海海洋中心在北海市沿海、北部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洋观测网,这一观测网包括沿岸的观测站点、雷达站,以及近海的浮标站等。此外,北部湾的海上石油平台也建设有4个雷达观测站点。观测网的建立为研究人员对北部湾的海面风浪开展长期连续的观测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若遇上“西南浪”,保证安全有三个要点:不下水、少坐船、非要坐船随身携带晕船药。第一,在“西南浪”期间,建议海上的渔船、观光船等小型船只避免出海作业,否则容易出现翻沉危险。第二,市民游客不要下海游泳。“西南浪”会对游泳人员构成较大威胁。若出现离岸流,情况将更加危险。第三,乘船出海的游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前服用晕船药物,提高出游质量。
姜绍材提醒,即使没有“西南浪”,也建议游客们在游泳时选择安全保障措施完善、专业救援人员充足的海水浴场,避免前往非游泳区。且当前正值暑期的旅游高峰,各个海水浴场要加强救援力量,保障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