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ok.yunzhan365.com/oibtx/sxmy/articles/41633311.html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新就业形态背景下,高校要准确把握就业育人的新要求,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将就业作为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方式,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就业育人相联结,用“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就业育人体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努力实现大学生在高质量就业的同时,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全员树立就业育人理念。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用正确观念引领学生,用主流价值涵育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业育人强调在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打通教育与就业指导之间的育人分隔,使全体教职员工成为就业育人主体,形成“人人育人”的局面。一是构建“五级联动”框架。以“校领导—职能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生”的“五级联动”就业工作机制,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并建立帮扶台账。二是全领域打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课教师应树立思政教育意识,提高价值引领能力,在课堂和实践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开阔学生就业视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价值认同和自觉意识,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是全方位构建就业指导服务矩阵。辅导员承担学生就业创业事务的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大学生价值引领,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扎根基层,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奉献青春力量;协同高校其他部门,全员打好协同育人“组合拳”,构建起广西青年人才“蓄水池”。
全过程健全就业育人机制。就业全过程育人就是要区别以往将就业当作“终端”的观点,将就业工作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根据每个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递进式落实普及性教育、专业性教育、技能与实训教育、实践教育四个模块教育,构建多层次、交叉性、立体化的就业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一是在入学时做好启蒙教育。加强启蒙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创新创业就业课程初体验、参加就业故事分享会和实地走访调研企业等方式,以整合式、体验式、项目式学习为一体的模式让学生对就业知识和理论有初步认识。二是在校期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综合项目培训等,走进双选会、大学生创业园、用人单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练就扎实的就业本领。三是毕业前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立足国情校情深耕就业思政工作,鼓励学生留桂就业,引导学生建立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能力。四是毕业后持续帮扶引领职业生涯发展。开启“以终为始”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向毕业生、用人单位追踪就业评价,构建和打造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
全方位构建就业育人平台。高校就业服务欲达到全面化、实效化、精准化的目标,就要兼顾具有传统就业形态的一般性和依托数字技术发展的特殊性,在就业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立体作战”。一方面是对内,立足高校的发展定位和使命愿景,构建高质量就业育人体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内涵和特征,紧跟新就业态势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国企央企、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等领域持续深耕,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同时,根据近年来的就业质量报告,重点布局就业前景广、社会需求强的专业,着重建设人才缺口的专业,通过“选—育—送”人才,打造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教育体系。同时,在面上横向覆盖全体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在线上纵向打通层级壁垒,做好就业服务;在点上精准对接重点关注学生,做好就业帮扶。另一方面是对外,联动发力搭建“校社政企”四方平台开拓就业市场。要坚持“走出去”,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还要坚持“请进来”,推动千企万岗进校园;搭建云就业平台,向学生高效精准推送各类就业辅导资源,利用短视频、微信推文等传播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并在云端实现点对面的群体辅导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为学生提供求职、指导、面试、签约“一条龙”服务。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新时代下的就业主体——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变化,更需要学校“以变应变”,铸牢全员就业育人的意识,持续改进全过程就业育人的机制,不断更新全方位就业育人的平台,以此保障高校高质量就业“三全育人”体系的全面落实。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