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

图片

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涠洲岛上,听“珊瑚奶爸”讲珊瑚

作者:尹传红     编辑:黎锦     来源:科普时报   发表于: 2025-01-22 10:13  点击: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25-01/17/node_125.htm







图①: 涠洲岛珊瑚馆内,珊瑚苗种培育缸里多姿多彩的珊瑚。
图②: 黄雯博士在海底“种珊瑚”。
图③: 美丽鹿角珊瑚。
图④: 扁脑珊瑚。
(作者供图)


形貌奇特、色彩斑斓的珊瑚,常给人一种梦幻般的遐思。当真正走近它们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这是建在海边的一个珊瑚馆——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涠洲岛珊瑚馆,据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珊瑚礁为主题的公益场馆。它还有着另外几个“头衔”: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珊瑚礁保护与修复科研科普示范基地、广西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管理站。

1月5日上午,我们参加珊瑚礁科普教育发展研讨会的一行人,走进了这个美丽的缩微型海洋世界。

新近获得“2024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珊瑚馆馆长黄雯给我们当起了导游。这位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的副教授多年投身北海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因经常悉心照看喂养“珊瑚宝宝”而被身边的同伴戏称为“珊瑚奶爸”。

驻足活体珊瑚展示缸前,黄雯向我们介绍说,这个以珊瑚礁为主题的科研科普基地,培育、展示的是珊瑚礁区特征生物和生态景观,兼以宣传珊瑚礁保护知识。这里同时也是珊瑚保育、珊瑚礁生态修复的一个专业研究平台。

我们观赏到的珊瑚,形状和颜色都特别抢眼。单看那模样,团块状、皮壳状、卷叶状、平板状、柱状、指状、树枝状、伞房状,不一而足。由于珊瑚可以成礁,所以很多人把珊瑚看作是石头;也有人觉得珊瑚是植物,因为常常看到它和海草、海藻等一起固着生活在海底,还像树一样分出枝杈。

其实,珊瑚是海洋中的一种低等动物,属腔肠动物门。历经逾2.5亿年演化的珊瑚与单细胞植物虫黄藻构成了一种奇妙的互利共生关系:珊瑚虫给虫黄藻提供住处,其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原料,排泄物中的氮、磷等物质也直接成为虫黄藻的营养来源。虫黄藻则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氧气、葡萄糖等光合作用的产物作为能量来源。

至于珊瑚礁,那是自然界里伟大的建筑师——珊瑚虫,不断分泌碳酸钙而精心建造的水下都市。虽然珊瑚礁生态系统所占面积不到海洋面积的0.5%,但它却为超过30%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家园,是海洋中拥有最多物种和最高初级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过度捕捞、污染物排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全球约75%的珊瑚礁受到了威胁。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于2014年创建可谓恰逢其时。他们肩负国家南海战略守卫蓝色家园使命,在院长余克服带领下奋力攻关,研发了以“人工修复带动自然恢复”理念为基础的繁育与移植一体化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开创了我国珊瑚礁保护与修复的科研、科普、旅游三位一体新模式。余院长此番也置身海边“现场”,为我们讲解珊瑚礁生态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他自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南海珊瑚礁研究,是我国珊瑚礁学科领域的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迄今,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已开发出一套成熟的陆基珊瑚养殖技术、海区珊瑚培育和移植技术,为培育、筛选耐热型珊瑚用于珊瑚礁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2024年起,广西大学海洋学院涠洲岛珊瑚馆还通过项目形式开始面向公众,尝试一种沉浸式的科普体验——珊瑚认养。来到珊瑚馆里的游客可以认养一株珊瑚,并给它命名或写上愿望,再由项目团队把它种到海里。黄雯馆长期望,通过珊瑚礁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能有更多的人关注珊瑚和珊瑚礁生态,大家共同守护海洋的美丽与生机。


编辑:黎锦

上一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下一条:新春走基层|广西“三个老男孩“欢聚莲花村把手话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