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提出了“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精准发力,研究、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存在的困境,对凝聚思政课育人合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基础。必须“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建设,建成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
纵向衔接:建设“链条式”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
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最大的功效,不是各学段思政课课程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融会贯通,形成一股环环相扣“链条式”的纵向合力。既要保持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序列性,又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形成相对稳定有序的内容体系。
第一,确保课程内容完整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思政课课程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有机整体,每个方面的内容有着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缺一不可。因此,要全面把握思政课课程内容构成,整体规划内容模块。第二,实现内容结构和谐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根本。要把课程内容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作用的规律加以分析,遵循学科知识逻辑、心理逻辑、教学逻辑,从整体上优化课程内容组织结构,以保证课程内容系统结构组合的协调。第三,引导各学段层次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的特点,在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程中要遵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立足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学段建设,遵循学生认知发展客观规律,按照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以“什么是”为主展开小学阶段启蒙性学习、以“是什么”为主展开初中阶段体验性学习、以“要什么”为主展开高中阶段常识性学习、以“为什么”为主展开大学阶段理论性学习、以探索“为什么”为主开展研究生阶段研究性学习,把“怎么做”贯穿其中,切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横向贯通:建设“梯次分布”的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
思政课课程内容横向贯通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全方位、广泛性的贯通,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横向、广泛、全方位地贯通到思政课的各个方面。因此,要以全局思维,辩证思考思政课程内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推动实现学校思政课课程内容体系的梯次分布。
第一,深刻把握贯穿于高校五门思政必修课的逻辑主线,实现“五课联动”。高校五门思政必修课是一种具有很强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充分联动。要厘清各课程、各章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整合共有教学知识点,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实现多维度学习。打通各课程知识之间的边界,建立逻辑严密的立体链接,保证内容“有效重复”。第二,着重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拓展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从“知其然”拓展到“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将研读“原著”与阐发“原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原汁原味地精读原文,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第三,思政选择性必修课课程内容“守正创新”。一方面,思政选择性必修课要秉承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牢牢把握“政治课”的根本属性,始终把“理论课”作为核心内容,要讲透学理性。另一方面,思政选择性必修课要对必修课进行拓展和延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第四,思政理论课与实践课双向融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践”的优势,缩减理论课的距离感,以生动事例弥补理论教学的抽象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理论课对实践课的指导、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去分析、引导实践活动中的多元价值。
同向同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内容共同发力
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首先要解决“同向”问题,“课程思政”必须在政治上、信仰上、核心价值上与“思政课程”靠拢,保持统一方向。其次,“同行”属于实践范畴,要求做到结伴而行,形成同向同行的联动效应,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目前,思政课面临着“孤岛”困境,存在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既要发挥思政课在价值观引导中“领舞”作用,又要加强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门课程的学科对话和理论引导功能,凸显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在价值观培养中“共舞共振”,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二是绘制各类课程专属思政资源图谱。教师在遵循本学科知识属性的基础上,从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绘制课程专属的思政资源图谱。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语文课程教学肩负着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多方面的思政教育目标。其中,国家意识可分解为国家利益、国家观念、民族团结、国际视野等维度,每个维度教师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三是围绕项目化主题,统整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资源。学校应协调各学科教师组成跨学科、跨年级的项目组,明确各学科教师的工作职责,组织各学科教师在相关教学单元中梳理知识脉络,共享跨学科教学素材。(徐秦法 黄俞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思政课不能简单照本宣科,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的建构不仅在纵向上受制于各学段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度,同时在横向上受制于教育部门、教师队伍、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一体化建设总体布局各要素与教学方式方法之间的贯通度。目前看来,教学方式方法与这些要素的纵向贯通度不够,亟需弥合要素鸿沟,以部门决策为发力支点、以队伍输出为施力主体,以内容调节为承力关键,以评价反馈为回路保障,形成决策——输出——调节——反馈的“闭环系统”,推动教学方式方法与各要素之间横向联动、同频共振,跳出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建设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
部门决策,层级嵌套,巩固“一体化”的发力支点
宏观层面决策部署。教育部应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的建构问题,做好决策部署、指导示范、咨询评价等顶层设计;及时将各地在大中小学思政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文件制度,确保一体化建构有章可循;加强与国家其他相关部委的协调配合,统筹推动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中观层面组织实施。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颁布的相关文件精神,及时制定既符合上级要求,又体现区域特性的实施方案;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机构;组织部署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工作;统筹评价督导和经费管理工作。
微观层面具体实施。由高校牵头,与中小学共建思政课,成立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中心,孵化一体化建设项目,将科研力量分散至不同研究领域,实现校际资源、学校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成立教学宣讲团深入课堂,每名成员负责特定主题不同学段的宣讲任务,突出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性,同时,将教学宣讲现场录制成教学视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队伍输出,跃迁能级,完备“一体化”的施力主体
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鼓励全国各地师范类院校增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各省(区、市)适当放宽思政专业非师范生报考中小学教师条件;完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实习期。
提升教师一体化能力。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把增强教师教学衔接意识和衔接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目标;搭建各省(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平台和研究基地,定期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一体化教学竞赛等高质量教研活动。
盘活优质教师资源。针对九年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应鼓励小学六年级的任课教师升至初一进行教学,初中任课教师深入五、六年级课堂,推进小学教学与初中教学的层级递进;初三教师升至高一进行教学,高中任课教师深入初二、初三年级课堂,更好地实现初中和高中的纵向衔接;针对下设附属小学、中学的高校,应鼓励高校教师到中学轮岗任教,推动高校优质资源下沉,实现中学与大学无缝链接。
内容调节,靶向目标,筑牢“一体化”的承力关键
对标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段中重复出现的大篇幅内容,可进行适当删减整合,以体现思政课在内容上的层次性,同时符合不同学段学生持续发展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学段中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内容体量上做到由小到大,内容叙述上做到由简到繁,理论深度上做到由表及里,知识体系上做到由点到线、由线汇面,语言风格上做到鲜活生动、分条析理。
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材编写委员会。将原有各学段思政课教材编写部门及成员进行整合,打破原教材编写部门“各管一段”的壁垒,形成编写合力,并统一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和管理。适当增加各地区各学段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比重,编写组成员应由各地推荐组成并结合需要实行动态调整,构建教材工作新格局。
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研究机制。立足高校科研和师资优势,联合本地区中小学校成立思政课教材一体化研究基地;开发研究资源库,将各时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及教辅材料统整成数据资源库,以供研究人员共享共用;完善研究保障,围绕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凝练系列研究课题,在各级项目申报中重点支持,以期在短期内聚集攻关力量、产出高质量成果。
评价反馈,明晰指向,健全“一体化”回路保障
确定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评价指标。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落实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评价指标,树立一体贯通的评价导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指标,建立一体贯通的评价格局。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向度、综合性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评价方式。
建立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反馈机制。评价主体应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科学研判,以考察教学方式方法一体化效果与目标设定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应明确二者存在差距的大小,及时将评价结果向评价对象反馈,便于评价对象发现并总结经验教训及存在的不足,以更好地指导工作。(赖远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作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思政课教师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必须遵循一体化建设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以建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多方联合”的育人共同体为目标,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发展的聚合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育人共同体。
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协同力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首要举措在于夯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协同力,不断凝聚各学段思政课的教书育人力量。
各地各类学校要围绕做好教材体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结、转化,积极打造区域联盟,集群结对,为思政课“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基地共建、师资共培、研修共促”提供重要保障。多维度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协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教学展示观摩活动,基于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进行一体化备课、授课、听评课、赛课,引导各学段教师了解掌握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效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的适应力和执行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和创新力,对课程思想、教学理念的联结力与衔接力。如河南省遴选郑州大学等13所高校作为牵头建设单位,成立13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联盟,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交互授课、交流研讨、专题论坛、听课评课等活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以“赓续红色血脉,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举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上一节主题课的教学展示活动,既用活区域红色资源和学校思政教育传统,也有效展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协同力。
锻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科研协作力
锻造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科研协作力,是推动各学段教师在教学协同中不断发现、研究问题,在科研协作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与科研良性循环发展的有力举措,也是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聚合力的有效方法。
一是要发挥高校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开办一体化学术研讨会、课题合作申报、理论研究中心等,与中小学联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题攻关,切实加强对教材、目标、队伍、教学方法等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并推广。二是要不断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协作力,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主动开展科研的动力和能力,重构学科内、学段内科研共同体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友好科研伙伴关系的科研协作育人新局面。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开设思政课骨干提升计划教育博士项目,面向中小学思政课一线优秀教师招收攻读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学识和科研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大学思政课教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科研协作;2021年11月,广西大学成功举办“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研讨会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分论坛,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经验的总结与丰富,为锻造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科研协作力提供现实参考。
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实践联结力
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实践联结力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有益选择。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专项支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各地应围绕如何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实践联结力进行探索,力求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
拓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空间。通过建立一体化实践基地、一体化试验基地、一体化备课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让思政课教师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参加一体化活动,优势互补,深化对各个学段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了解,共同研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改革创新。如依托相关学校联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云平台”等,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向纵深发展提供实践平台。
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各学校应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开展教师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实践活动,如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项目申报、选派思政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交流合作、对口支援等,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实施思政课教师教研结对带教计划,构建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融通体系,安排高校思政课教师到中小学校担任德育管理者,深入思政课堂等,有效精准衔接各学段的育人内容,实现高校优质师资资源下沉,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师365体育_足球比分网¥投注直播官网(黄冰凤)
教育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起着风向标的引导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JDSZKZ04)”课题组围绕“如何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根本性问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链条开展了系统且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功能,在“破”“立”之间,统筹推进一体化育人格局。
顶层设计: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分而评之的“断层结构”,构建一体贯通的评价导向
为了有效把脉当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价的薄弱环节,提升靶向思维,精准施策,课题组立足广西、辐射全国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与访谈活动。一方面,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体性现状调查问卷”,围绕各地区各学段“思政课评价的现状”“存在的制约瓶颈”等问题,在北京、上海、广西、四川、湖南等11个省区市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共发放调研问卷1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998份。另一方面,课题组面向广西大学君武小学、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柳州柳江区第二中学、桂林市第十九中、天津咸水沽一中、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北部湾大学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围绕“思政课评价的现实情况与堵点难题”开展访谈交流。同时与江西省上饶市教育局、钦州灵山县教育局、来宾象州县教育局等教育管理部门展开座谈。
根据问卷统计与访谈结果研究,高达70.4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分而评价的考核断层症结明显。由于学段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衔接,“各自为政”“分段育人”“分层评价”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当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孤立性、重复性、断档性凸显。因此,在顶层设计上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开展统筹规划,首先需要破除一直以来各学段之间割裂的固化评价模式。应当通过构建一体贯通的评价导向,为评价体系确立坐标原点,打破评价断层,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评价的“任督二脉”。例如,在基于“教学效果”而开展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建构时,可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规定,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具体落实到评价之维,即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五大核心素养创设评价指标,形成一体贯通的评价格局,客观回应不同学段学生在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所达到的增值样态与发展趋势。
评价主体:打破考核主体的单一化设置,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
思政课评价的主要问题就是要解决“谁来评”的问题。课题组实施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数据统计显示,89.6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在大中小学校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是各学段思政课普遍存在的做法。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因此,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具有可行性。但是,思政课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会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仅仅依靠单一化主体开展思政课评价会使评价陷入片面性误区,引发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偏差。
因而,应当打破考核主体的单一化设置,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首先,激励教师从传统思政课评价中的“掌权者”转变为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引导者,将评价活动贯穿于每一堂课程,更加关注动态性、过程性的一体化评价。其次,引导学生成为思政课评价的真正主体。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开展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最后,建立“教育监管部门+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评价机制。将评价视域从课堂延展到学校、社会与家庭,以“四结合”的横向评价体系贯通大中小学纵向学段的一体化教学。
评价内容:打破功利性考核标准,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指标
当下,一些思政课教师秉持以分数为中心,简单地将知识性考核作为学生的学业评价标准,以偏概全地用“分数”测量学习成效,偏离了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初衷。应当充分立足“人”的发展,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规定,“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立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的节点,锚定“教学要素”“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基于“要素规范”“过程生成”“效果增值”三个视角,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课题组主要采用德菲尔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面向全国20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资深专家,以及部分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指标预选与权重咨询。通过对两轮评价指标开展数据处理与分析,最终形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评价指标量表》,该指标量表在注重评价认证属性的基础之上,充分激发评价的改进性功能,致力于从传统“对教学的评价”走向“为了教学的评价”,真正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张肖)
【本文4篇文章均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秦法教授为首席专家所主持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JDSZKZ04)”阶段性成果。该课题主要从大中小学各学段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入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性进行科学测量,分别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探讨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场域建设与一体化衔接的路径选择问题,以期为不同学段学生量身打造既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的思政课。】
上一条:青春不负新时代 接续奋斗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壮乡青年挺膺担当砥砺前行